本報特約評論員徐立凡
  基本民生的改革難度,在於既要考慮政府責任也要考慮如何引入市場化力量。全面推開城鄉居民大病保險試點,將進一步提供先行經驗。
  國務院醫改辦8日傳出消息,2014年將全面推開城鄉居民大病保險試點工作,減輕人民群眾大病醫療費用負擔,防止因病致貧返貧。這項涉及面廣泛的新政,透露出了兩層含義:一是嘗試拉平公共醫療服務領域存在著的城鄉鴻溝,二是作為醫改的持續動作,體現出了更加重視市場化配置醫療資源的思路。
  從城鄉居民大病保險試點的性質來看,屬於政府針對弱勢群體提供的增值公共服務。此前,儘管新農合和城鎮居民醫保得到了大面積的覆蓋,但是並未完全觸及“看病難”的關鍵地帶。城鄉弱勢群體對於大病的抗衡能力仍然普遍較弱,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現象在局部有所抬頭,甚至出現了自己實施手術的情況。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其承辦方式是政府利用新農合和城鎮居民醫保結餘資金向商業保險機構採購大病保險,既體現了政府的兜底責任,也可有效盤活存量資金用於該用的地方,對於那些資金短缺的地區,中央財政可以代為支付。這樣,弱勢群體大病就診就獲得了長期的和相對穩定的財源。
  城鄉居民大病保險試點的啟動,還發出了強調城鄉基本民生均等化的強烈政策信號。此前,剛剛啟動了城鄉養老保險的初步統一進程。儘管城鄉養老保險的統一隻是將目前養老保險體系的五軌並行整合成了四軌,距離民意期待尚有差距,但畢竟是在制度層面號中了基本民生的脈。可以相信,今後,一系列旨在推動民生均等的改革之舉還將出台。在漸進節奏中,調整民生資源向合理化方向分配,往往最有效率。
  值得肯定的還有,城鄉居民大病保險試點中包含了較之以往更多的市場化思維。公共醫療領域的改革,如何取得令群眾滿意的效果,是醫改的主要命題。此前,較多的考量是矯正已存在的問題。但從根本來看,公共醫療的癥結在於市場化因素太少導致的服務短缺。同時,現有的醫療保險支付手段,因為過於強調面的普及,以及儲蓄化特征明顯,無法成為大病治療的有效支付手段。即使處在更強大醫療保險體系中的群體,同樣可能被大病所困。如果強調徹底的福利主義讓政府買單,顯然不切實際。新的試點,讓保險公司發揮更重要的支付平臺作用,打通了大病保險的脈絡,在政府主持下購買不可預知的大病風險後,人們有權利享受報銷權。這樣也為引入社會資金進入公共醫療體系提供了廣闊平臺。
  基本民生的改革難度,在於既要考慮政府責任也要考慮如何引入市場化力量。全面推開城鄉居民大病保險試點,將進一步提供先行經驗。類似的試點,在其他民生領域,也不妨儘快展開。民生服務的每一步優化,都會帶來實實在在的公共服務的升級。
  相關報道見今天04版  (原標題:大病保險凸顯市場化思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qn65qnklv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